嬉皮或好萊塢明星紋身被視為是一種時尚,但是在南太平洋,那些島民紋身則是一次古老文化的復興。
據大溪地新聞tahitipresse.pf網站週四報導,在法屬波里尼西亞,有越來越多的年輕男女紋身,在他們的傳統文化裡,「紋身」一詞的意思是反覆敲擊,顯示一個人的社會地位、性成熟度和家系。
紋身師Eric Gresset表示:「我們發現越來越多人紋身,這是他們認同自己文化的一種方式。」
在波里尼西亞文化裡,島民傳統上使用紋身來表達他們的身份和個性。在古代波里尼西亞社會,幾乎每個人都紋身 — 男人經常全身紋身,而女人則手腳紋身。
法屬里利尼西亞將於11月7日至11日舉辦第三屆國際大溪地紋身大會,主題為「女子紋身」。大約有32個大溪地紋身專家和12個其他地方的人士將與會。大會包括圖片展示、宣傳衛生意識和紋身展示。
Jerome Levy對tahitipresse.pf說:「這主要是個紋身界大事,讓紋身師彼此交流。它也旨在促進紋身和大溪地藝術,使得紋身藝術為人所知。」
發現澳洲的英國探險家庫克船長(James Cook)曾在1769年航海日誌中紀錄過大溪地的紋身習俗,稱「他們在身體上印記號,並稱之為『tattaw』」。
十八世紀九十年代,紋身習俗就被傳教士禁止。但是近年來,紋身又重新變得流行。
傳統紋身方法得用蘸了墨水的尖骨頭,並用木製工具刺入皮膚。但在法屬波里尼西亞,傳統紋身方法被禁止,因為木製和骨頭設備消毒很困難。(路透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