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科學家培育出可生「金蛋」的母雞 蛋能治癌

日本科學家已培育出可以生產「金蛋」的母雞,這種蛋含有一種昂貴的蛋白質,可用於治療癌症、肝炎等嚴重疾病。不過,一顆雞蛋的價值可能高達數百萬英鎊。

左邊為一般的雞蛋,右邊為金蛋。

據英國《每日電訊報》(The Telegraph) 報導,這一生物培育技術是由日本國家先進工業科技研究院生物醫學研究所的科學團隊所開發,主要原理是利用新的基因組 (genome) 編輯技術,培育出能生「金蛋」的母雞,而該「金蛋」富含大量人類干擾素 β;人類干擾素 β 是一種天然的抗病毒蛋白質,通常用來生產治療癌症、肝炎等疾病的藥物。

報導指出,每顆「金蛋」含有 30 毫克至 60 毫克不等的抗病毒蛋白質,每顆價值約在 40 萬到 200 萬英鎊 (台幣約 1,600 萬至 8,000 萬元) 之間。日本科學家目前正與該國藥品公司合作,希望能早日量產。(圖片來源:每日電訊報)

首座太空旅館2022年迎客 一天可看16次日出 12天費用台幣2.8億

有史以來第一座豪華太空旅館預定在 2021 年發射升空,2022 年開始營業。

「極光站」豪華太空旅館

據英國《每日郵報》報導,這座名為「極光站」(Aurora Station) 的太空旅館由美國加州 Orion Span 公司設計建造,旅館面積為 42 平方公尺,可同時容納 4 名遊客和 2 名太空人。

「極光站」豪華太空旅館

這座豪華太空旅館距離地球 320 公里,全天處於無重力狀態。但一次行程為 12 天,費用高達 950 萬美元 (台幣近 2.8 億元),而且行前還要接受為期 3 個月的太空飛行訓練。

由於「極光站」每隔 90 分鐘繞行地球一次,這意味遊客一天可以看到 16 次日出和 16 次日落。

英發明家打造「鋼鐵衣」 締造飛行時速160公里世界紀錄

許多觀眾熱愛漫威電影人物鋼鐵人,尤其是他的噴射飛行裝置更令人嚮往,但畢竟這是電影。然而,英國一位發明家卻把夢想變成現實,研發出穿戴式噴射飛行裝置「重力噴射裝」並成功創下每小時飛行 160 公里的世界紀錄。

重力噴射衣

英國發明家理查•布朗寧 (Richard Browning) 被粉絲稱作「真實的鋼鐵人」(real-life Iron Man)。他研發出類似於「鋼鐵衣」的穿戴式噴射飛行裝置「重力噴射裝」,日前並在英國威爾斯亮相,成功創下每小時飛行 100 英里 (相當於160公里) 的世界紀錄。

布朗寧表示,重力噴射裝在兩臂處各裝了 2 個引擎,背後裝 1 個,運用噴射引擎發動機來獲得飛行動力。不過,這套裝備光是成本就高達 10 萬英鎊 (近 400 萬台幣),再加上先前投入的龐大研發經費及其他人工費用支出,可謂所費不貲。

他在得知創下最高速世界紀錄後難掩興奮。目前他的團隊正致力於降低成本並改良技術,希望未來推出更多成本較低的客制化選擇。(圖片翻攝網路)

日本開發出「刷手支付」 購物連手機信用卡都不用了

日本信用卡公司 JCB 已開發出掃描手掌即可完成本人確認和信用卡付款的機制。

據日本媒體報導,使用者只須使用智慧型手機事先拍攝手掌照片完成登錄即可,付款時便無需使用信用卡和智慧型手機。JCB 透過提高本人確認技術的精確度讓刷手支付得以實現。商家也無須安裝專用終端機。

今年 2 月,JCB 將先以員工等為對象進行實證試驗,俾過濾出安全等層面的問題,儘早實現刷手支付的新里程碑。使用臉部 (刷臉) 和指紋等資訊代替密碼的支付服務目前已經在使用中。JCB 開發的這項機制將使用手掌代替密碼、信用卡和 ID。據稱,刷手的精確度比人臉辨識更加準確。

JCB 與 Universal Robots 機器人公司合作,透過手相和手掌靜脈分佈圖進行確認。目前該技術在分辨使用者本人與他人的手掌時的識別錯誤率為 1 千億分之 1。

西班牙建造全球首座3D列印橋

西班牙已建造全球第一座由 3D 列印而成的橋樑,並於日前落成啟用。

全球首座3D列印橋

據 The Local 網站報導,這座 3D 列印而成的行人橋位於首都馬德里北部的卡斯蒂利亞拉曼查公園 (Castilla-La Mancha),長 12 公尺,寬 1.75 公尺,由加泰隆尼亞先進建築研究院 (Institute of Advanced Architecture of Catalonia) 所設計,並由西班牙土木工程公司 Acciona 列印建造。

這座混凝土橋由 8 個獨立部份所構成,透過有機和仿生建築技術設計而成。由於在建造過程中可把原料回收再利用,所以不會產生大量建築廢料,十分環保。

據報導,這座 3D 列印橋的建築團隊希望類似的 3D 列印技術未來能應用於土木工程。

尿液電池問世:一泡尿可為手機充電6小時

根據外電報導,英國科學家已發明一種為智慧型手機充電的新方法 - 使用尿液。研究人員揭露的這一新系統係利用微生物燃料電池將尿液轉換為電力。

研究人員指出,只要半公升 (500cc) 的尿液就能夠充電 6 小時,為智慧型手機提供 3 小時的電力。一個人每次如廁平均約排出 600cc 的尿液。

西英格蘭大學的研究人員希望這項技術最終能讓人們在斷電時,手機依然保持暢通。他們指出,微生物燃料電池中含有那些寄生在土壤中以及人類腸道中的活性微生物,它們直接將人類的排泄物轉化為電力。燃料電池在分解和處理尿液時會產生電子,而電子再轉變為電力。

微生物燃料電池與小便斗整合,方便收集尿液。該大學的學生及員工被要求「貢獻」尿液,為電池提供「燃料」。目前微生物燃料電池產生的電力有部分已用於室內照明。

全球首架3D列印客機亮相 僅重21公斤

歐洲航太公司「空中巴士」(Airbus) 已成功製造出一架名為「索爾」(Thor) 的迷你客機,也是全球第一架 3D 列印客機。這架飛機日前在柏林航空展亮相。

全球第一架 3D 列印客機

據英國《每日郵報》報導,空中巴士公司以 3D 列印技術製造出的這架小型客機,全長不到 4 公尺,僅重 21 公斤,外觀就像迷你版的空中巴士客機。

「索爾」研發團隊主管表示,這架飛機除必要的電子零件外,其餘零組件全部用 3D 列印技術製作,該團隊希望借此測試新技術對飛機研發速度能產生多大影響。負責試飛「索爾」的空中巴士工程師表示,「索爾」飛行時非常穩定。

報導指出,新的技術可望為未來 3D 印列大型客機鋪路,更有助降低飛機的生產時間、成本和飛行燃料。

科學家計畫在 2017 年進行人類換頭手術

科技日新月異,成功讓人變臉的手術已不稀奇,現在已有科學家準備進行人類換頭 (即頭部移植,head transplant) 手術,最快在 2017 年進行。

據英國《鏡報》報導,義大利神經學家卡納維洛 (Sergio Canavero) 正計畫進行換頭手術,而俄羅斯電腦學家史比里多諾夫 (Valery Spiridonov) 則表示,願意成為這項手術的首位白老鼠。

義大利神經學家卡納維洛計畫在 2017 年進行換頭手術。

現年 30 歲的史比里多諾夫兩年前看到卡納維洛提出的換頭計畫後,相當傾心,而且史比里多諾夫本身罹患嚴重脊髓性肌肉萎縮症,自小不良於行,健康更是每況愈下。他近日主動聯絡卡納維洛,表示願意捐出身體與生命,成為換頭手術的首位白老鼠。

俄羅斯電腦學家史比里多諾夫願意成為這項手術的首位白老鼠。

頭部移植真的就是把整個頭都換掉。根據卡納維洛所提出的理論步驟,醫生先冷凍病人及捐贈者的頭和身體,再以利刀將 2 人的頭顱同時切下。然後再以聚乙二醇 (polyethylene glycol) 作為黏著劑,將病人頭顱接上捐贈者的身軀,之後脊髓、肌肉及血管則會接合和縫合。病人從麻醉昏迷狀態醒來後,就能全身移動,甚至可用自己的聲音說話。

不過這項手術實驗也引發醫界爭議,有許多醫生批評卡納維洛的想法「瘋狂」。但卡納維洛強調,換頭手術的所需的技術已成熟,但估計手術須花 36 小時的時間、動用 150 名醫護人員才能進行。他打算在 2017 年進行換頭手術。

事實上,科學家早在 45 年前的 1970 年就已進行了首次猴子換頭手術,但該隻猴子手術 8 天後就死亡,因為身體排斥新頭顱。

排泄物5分鐘變淨水 比爾蓋茲喝給你看

微軟創辦人比爾蓋茲 (Bill Gates) 竟然喝糞水!原來是他創立的慈善基金會支持研發將人類糞水分解為淨水和電力,期望能藉此解決部分地區的缺水問題。

蓋茲在機器介紹的影片中還親自喝了一口淨化的水,喝完後在部落格上寫道:「那杯水和我喝過的任何瓶裝水一樣好喝,我每天都樂意喝這樣的水,這水沒有問題。」

微軟創辦人比爾蓋茲 (Bill Gates)

比爾蓋茲寫到:「我看著大量糞便從輸送管中運進槽內,一路進入淨水器內,被煮沸處理過。幾分鐘後,我喝下最後成果:一杯美味的飲用水。」

蓋茲說,全球至少有 20 億人沒有充足衛生設施,導致人類的排泄物經常汙染水源供應,而西雅圖生技能源公司 Janicki 研發「全能處理器」(Omniprocessor),能讓糞水於 5 分鐘內變成乾淨飲用水,乾燥後的糞便則可用於發電。

首款處理器一天能淨化 12.3 立方公尺的排泄物,相當於後雙軸式半拖車貨廂容量大小,製造出 10,800 公升的飲用水,同時產生 150 千瓦的電,產出的水符合美國飲用水標準。明年問世的第二款處理器一天能處理來自 10 萬人的 92.3 立方公尺排泄物,產生 8 萬 6000 公升的水和 300 千瓦的電。

飲用水的產生過程很簡單。輸送帶將成堆的排泄物送至桶子中,煮沸後再用化學物質淨化,不到幾分鐘後乾淨的飲用水就從機器中流出,過程中只會產生一點點灰。根據 Janicki 公司網頁,1,000 克的排泄物可產生 800 克的水,200 克用做燃料的生物質。

根據統計,目前世界上有 7 億人沒有乾淨的飲用水,10 億人在沒有任何設備的環境下如廁,落後國家就算是有公廁的地區,排泄物也是棄於河流或海洋中。

新水母能再生腦袋 可能帶來腦部疾病新療法

據英國《每日郵報》報導,美國科學家已發現一種水母,能在不到四天的時間再生腦袋,可能為人類腦部受傷及其他腦部疾病帶來新療法。

櫛水母 (Comb Jelly)

美國佛州大學研究員莫羅茲 (Leonid Moroz),發現外表看似平凡無奇的櫛水母 (Comb Jelly),其生長過程、免疫系統,及神經和肌肉系統等,都有別於其他海洋生物,甚至能於三天半內自我重生腦袋,因此形容它是「海洋外星人」。

櫛水母 (Comb Jelly)

專家相信,研究櫛水母的內部結構,有助找出方法,治療人類神經退化症,如認知障礙症或帕金森氏症。相關的研究刊登在最近一期的《自然》(Nature)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