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蘇聯加盟共和國吉爾吉斯的一名小女童最近在網路爆紅,原因是她去年跟著父母去教堂參加合唱團,大人在前面唱歌,她就在後面跟著節奏指揮起來,生動的肢體動作和表情,立刻成為現場焦點。目前這支影片在 YouTube 已有將近 2 百萬人點閱,美國各大媒體更是紛紛轉載,超萌的神童指揮家,魅力可見一斑。
標籤: 神童 英國小神童7個月會叫媽媽 1歲會用筆電
音樂神童莫札特 3 歲就會彈琴,5 歲就會作曲,日後成為不朽的音樂大師。英國最近也出現一位名叫喬納森 (Jonathon) 的小神童,他什麼都比同年齡的寶寶超前,媽媽進產房 5 分鐘就生下他,聰明的他 7 個月大就會叫「媽媽」,1 歲大就懂得如何使用筆記型電腦。
這名剛滿 1 歲的男童有著驚人的成長速度和學習能力,不管做什麼,都比其他寶寶快上許多,因此他還有個可愛的綽號,叫做「小著急」(spitfire baby)。
喬納森的母親希瑟‧索普 (Heather Thorpe) 24歲時懷孕,在進入產房 5 分鐘後就產下喬納森,連醫師也很訝異,他怎麼那麼急著想探出頭來,好在喬納森出生時就很健康。
按照嬰兒成長速度,約為 1 歲左右開始說話,如能 10 月大說話就已經是很罕見了。但喬納森 7 月大時,就能開口叫「媽媽」。媽媽回憶起喬納森初喊「媽媽」時的感動,但坦言「家人簡直驚呆了」。
為此,喬納森的父母甚至將其送往醫院檢查。檢查結果顯示,喬納森非常健康。現在喬納森剛滿 1 歲大,活潑好動的他也熱愛學習,能與人進行交談,興趣愛好非常廣泛的他,喜歡食物、熱愛音樂,愛看電視脫口秀節目,也很擅長韓國藝人 PSY 的《江南style》騎馬舞。
在喬納森 1 歲生日時,他媽媽送他 1 架迷你鋼琴和 1 座打鼓樂器。希瑟自豪地說:「他那麼聰明,只要你肯給他機會,他就會認真學習,讓人不愛他也難!」家人也希望喬納森能快樂健康長大,期待看到這個「小天才」未來有驚人的成就和發展。(每日郵報)
瑞士10歲數學神童獲准進入蘇黎世大學修特殊課程
瑞士一名 10 歲男童因為好玩參加瑞士 1 所高中的數學期末考,結果通過考試,將到蘇黎世大學上特殊課程。
蘇黎世大學校長韓賈特納說,雅尼施 (Maximilan Janisch) 是史上獲准參加這類課程學生中年紀最小的。
韓賈特納說:「他很聰明,小小年紀已理解許多概念。」雅尼施的父母是德國人,父親是退休數學教授,他在小學已跳了 3 個年級,不過因為沒有高中文憑,無法正式上大學,故將與其他頂尖學生一齊上特殊課程。
雅尼施對「周日報」說,同學的年紀都比他大很多,所以他「不太會交朋友」。他抱怨說:「我找不到人討論阿基米德 (古希臘數學家),大部分人甚至不知道高斯 (19 世紀德國數學家) 是誰。」(綜合報導)
莫札特第二 英7歲女童會作曲
英國 7 歲女神童愛瑪.德契爾 (Alma Deutscher) 不僅彈得一手好琴,小提琴也拉得悠揚悅耳,就連為歌劇作曲也難不倒她,古典樂愛好者更拿她和音樂神童莫札特作比較。
愛瑪擁有個人 YouTube 頻道,觀看次數超過 8 萬 7000 人次,有超過 350 人訂閱她的頻道。演員史蒂芬佛萊 (Stephen Fry) 也是她的粉絲。
史蒂芬佛萊在推特上張貼愛瑪的影片連結,他寫道:「非常驚人:愛瑪.德契爾彈奏自己作的曲子。新一代的莫札特?」
愛瑪和雙親住在莎麗郡多金 (Dorking) 附近,43 歲的父親蓋伊 (Guy) 是語言學家及業餘笛手,39 歲的母親珍妮 (Janie) 是學者。
父親蓋伊表示,愛瑪 2 歲時就認得鋼琴上的琴鍵, 3 歲生日時收到第一把小提琴。
愛瑪一年內就學會彈奏韓德爾 (Handel) 的曲子。從 YouTube 上的影片可看到,舒伯特 (Schubert)、海頓 (Haydn) 及莫札特 (Mozart) 等大師的作品,她也都駕輕就熟。
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是,愛瑪也彈奏自己的作品,她為鋼琴和小提琴作曲。
愛瑪在家自學,她每週都到曼紐因音樂學校 (Yehudi Menuhin School) 上鋼琴及小提琴課。
今年稍早,愛瑪以歌劇作品「掃夢人」(The Sweeper of Dreams,暫譯) 參加英國國家歌劇院 (English National Opera) 的競賽,只差一點就進入決賽。
愛瑪告訴「獨立報」(Independent):「我要大家知道我彈得怎樣。」
她說,長大後她要成為像莫札特一樣傑出的作曲家、小提琴要拉得和帕爾曼 (Perlman) 一樣好,鋼琴要彈得和巴倫波姆 (Barenboim) 一樣出色。
親蓋伊表示:「她現在做的事,複雜度絕對不輸同齡時的莫札特。」
不過,他也說:「未來的事只有未來才知道。」
莫札特 5 歲就能作曲,終身作曲逾 600 首,但 35 歲即英年早逝。(每日郵報/中央社)
英國2歲神童 認識世界195國
英國南約克郡兩歲男童沙拉比 (Sherwyn Sarabi) 聰穎過人,能指認世界地圖上全部 195 個國家不說,更認得各國國旗。此外他還能告訴你火山與流星是怎麼回事,並說出人體所有主要器官及其功能。
一般幼童坐在電視機前就很滿意了,沙拉比卻喜歡上網搜尋他愛看的節目。而他更喜歡的則是研究地球儀和研讀百科全書。兩歲的沙拉比已認得 500 個字,可以數到 200,能分辨各種形狀,他 10 個月大時學會說話,18 個月大時便能得心應手的把玩 iPhone。
沙拉比的能力不僅讓專家驚歎,也嚇了父母一大跳。35 歲的母親亞曼達說:「他喜愛學習,不久前他凌晨 3 點把我弄醒,告訴我牛頓如何發現萬有引力。我們到每個地方,他都對周遭事物感到好奇,直問為什麼。」
亞曼達目前辭去教職,在家照顧車禍重傷的 36 歲丈夫。亞曼達今年初帶兒子去看醫生,發現兒子天賦異稟。她說:「他看著牆上的地圖,開始指出他認得的國家。小兒科醫師認為他比同齡小孩聰明。後來我們向教育心理學家康登博士尋求幫助。」
康登博士答應在沙拉比 9 月滿 3 歲後,幫他做智力測驗。他說:「3 歲以上的小孩才能做綜合評估。」沙拉比現在每星期有兩個下午送去托兒所,父母希望他能提早入學,以免他在家無聊,而當地私校已表示願意提供獎學金。(每日郵報)
加州印度裔神童 9歲唸大學 當客座講師
全球主要媒體近日皆以顯著篇幅報導加州沙加緬度市印度裔神童塔尼斯克.亞伯拉罕 (Tanishq Abraham) 的傳奇。他的驚人故事包括:2 歲就能從 1 數到 100;4 歲即以高智商進入門薩 (Mensa) 天才俱樂部;標準測驗接近滿分;發現 1 顆超級新星,協助發現系外行星。現在,年僅 9 歲的亞伯拉罕已是美國河流學院的註冊學生,不僅是小小的大學生,還偶爾做客座講師,到校授課。
亞伯拉罕 8 歲時進入美國河流學院就讀,主修天文學。他跟年齡比他大一倍的學生上課,偶爾還向他們授課。這個小天才告訴媒體:「我喜歡粒子物理學,思考宇宙的命運。」
他興趣廣泛,最愛天文、粒子物理、考古與美國政治,他說以後想當總統,「把美國人變得更健康!」平時還參加兒童合唱團、彈鋼琴,也常跟同齡小朋友打電玩,還有個人部落格。
▼亞伯拉罕偶爾做客座講師,到校授課。 從 2 歲半起,他的父母忙著跟上他的腳步。由於數學能力優越,亞伯拉罕跳過小學一年級,直接唸四年級和五年級的數學。但他的智力優秀也對他構成考驗,必須學著如何與其他同學共處。
亞伯拉罕 4 歲已在半島天文學會發表文章,並為 Zooniverse 天文網路計畫撰稿,Zooniverse 是發現天體並將之分類的研究計畫。目前,他在家自學,但有 1 位教師追蹤他的進度。他也參加網路課程,旁聽科學和歷史課,偶爾在美國河流學院做客座講師,為學生授課。
亞伯拉罕的父親是軟體工程師,母親是獸醫,6 歲妹妹提雅拉也是跳級神童。只要子女想參加活動,父母都會配合接送。父親說,外人常批評他們把孩子逼得太緊,「其實是我們被他逼著用功呢!」(綜合報導)
21歲日裔青年 美最年輕醫學博士




神童出身的 21 歲日裔青年矢野祥 (Sho Yano) 本周六 (9 日) 將從芝加哥大學普利茲克 (Pritzker) 醫學院畢業,成為該學院史上最年輕的醫學博士。
在家自學 大學前沒上過學校
「芝加哥論壇報」報導,矢野祥在大學之前沒有上過學校,全由母親一手在家調教。他 2 歲開始閱讀,3 歲開始寫字,5 歲開始作曲,9 歲上大學,12 歲從 Loyola 大學以優異成績畢業。矢野祥 2009 年 18 歲時,在芝大醫學院獲得分子基因和細胞生物學的博士學位。
美國學生進入醫學院的年齡平均 23 歲,由於矢野祥的年齡太小,許多醫學院拒絕錄取他,擔憂醫學院的學業太難,會讓他無法擁有正常的青春期。
矢野祥一直不解,他說:「為何允許人們挑戰自我的時候,是擔心他受傷害,而不是擔心他無聊得要死?」
芝加哥大學 2003 年錄取矢野祥,當時身兼入學委員會成員的兒科醫生史瓦布說:「我仍記得面試的情景,這個 11 歲的可愛男孩彬彬有禮,身穿一套小西服。他的母親常帶他去參加少棒活動,但他絕非普通的 11 歲孩子,而是要立志成為一名醫生。」
矢野祥把成功歸功於母親,因為母親在他很小的時候,就發現了他的超級天分,所以鼓勵他追求學業。在他 12 年級前,母親一直在家教育他。他希望自己從醫學院順利畢業,可使那些在他入學時表示質疑的人無話可說。
擁好琴藝 也是跆拳道黑帶
矢野祥文武雙全,他也彈得一手好鋼琴、擁有跆拳道黑帶。他在兒童醫院實習期間對小兒神經學產生興趣,正準備開始小兒神經住院醫師工作。
15 歲妹妹也是神童
矢野祥的唯一手足、15 歲的妹妹矢野小百合也是神童。她 2010 年從羅斯福大學獲得生物學學士學位,目前在約翰霍普金斯大學攻讀第二個學士學位,主修小提琴表演。(美聯社/聯合新聞網)
8歲華裔神童進大學 秘訣為少看電視
14歲的華裔神童凱孝虎 (Moshe Kai Cavalin) 即將從洛杉磯加州大學 (UCLA) 畢業。他 8 歲進入東洛杉磯社區學院就讀,9 歲拿到第一個副學士學位,並以 GPA4.0 的優異成績畢業。
他最近將在美國市場推出曾熱銷台灣、新加坡的「8歲進大學」英文版「我們做得到」(We Can Do,暫譯)。這本書共計 100 頁,文中提到只要專心且對每件事全力以赴等簡單方法,所有年輕人都能和凱孝虎一樣有這般成就。凱孝虎希望這本書能告訴大家,自己並非天賦異稟,只是不斷努力。
凱孝虎最不喜歡被貼上天才的標籤,他說:「這個問題總令我感到困擾。人們必須瞭解,你不必是個天才,只要努力就能達成一切目標。」他又以自己為例子,講述在就讀東洛杉磯社區學院時,雖然他不喜歡某個科目,但教授的熱忱感染他努力學習,結果拿到 A 等好成績。該教授更啟發他寫書講述成功之道。書中還透露了他的一個成功小秘訣:少看電視。雖然他是成龍的超級影迷,但每週都只看 4 小時電視。(綜合報導)
8歲電腦神童 5歲就會架網站 7歲獲IT證
英國伯明罕的 8 歲電腦神童威廉斯 (Jay Williams) 年紀小天分高,從小就展現過人的電腦技能,不僅成為同學、鄰居的電腦小老師,還通過全球IT (資訊科技) 技能認證,成為獲得認證最年輕的人之一,未來前途不可限量。
威廉斯還只是個小學生,但身邊的人早就把他當成電腦大師,學校的電腦當機,鄰居不懂得如何上網,大家馬上就找他來救援。
威廉斯的媽媽莎拉表示,他 2 歲時就學會用電腦玩遊戲,5 歲就架設個人網站,才 7 歲就通過「歐洲電腦操縱執照」(European Computer Driving Licence) 單位主辦的資格考,包括一連串 7 項的測驗,證明他對電腦處理與程式的能力,他是通過這項測驗年紀最小的人之一。
媽媽為了他,費盡心思到處尋找合適的電腦社團讓他加入,以便他持續學習電腦技能。他課餘常利用電子郵件回覆親友的問題,傳授電腦技巧。
如今威廉斯的天分與熱心助人終獲外界認可。英國電話公司 (BT) 鼓勵 16 歲以下學生幫助他人推廣網路知識,甄選「網路巡守員」加入服務,而威廉斯就在近日獲頒 BT 網路巡守員年度獎。BT公司投資經理保羅表示:「年輕一代樂於助人上網,真是了不起,恭喜威廉斯得獎,他實至名歸。」(每日郵報)
熟背地鐵站名認得50國國旗 星3歲神童過目不忘
3 歲半男童記憶超強,不但會背地鐵站名字、還認得化學元素周期表,以及多達 50 個國家的國旗!
新加坡的司徒翰揚不過 3 歲半,已有超強記憶和背誦能力,喜歡把地鐵站名稱、化學元素周期表元素等,照著順序,配著兒歌背誦自娛。
他的父親司徒世民 (36歲,教師) 說,1年前第一次帶兒子乘地鐵後,他嚷著要學地鐵站名字。
「我們把地鐵線圖拿給他‘研究’,不久他就會背東西線、南北線、東北線和環線幾乎所有地鐵站名稱。」
小翰揚還把地鐵站名稱「編入」兒歌旋律,依順序背出多數位於南北線、環線等地鐵站名字。
半年前,父親透過網路影片教他認國旗,還買印有國旗圖案的橡皮擦給他玩,他很快認得多達 50 個國家的國旗。
他的母親吳燕妮 (30歲,行銷人員) 說︰「有一次我和兒子經過樓下店鋪,他突然指著國際電話卡的廣告喊『尼泊爾! 孟加拉! 泰國!』,我才意識到,他看國旗就認得國家了。」
最近,司徒世民下載教化學元素周期表的兒童音樂影片,教兒子認識化學元素。
記者現場作小測試,小翰揚果然認得元素表前10個化學元素符號。小翰揚父母也透露,兒子還會背誦太陽系星球名字,以及聖經共 66 卷的名稱。
小翰揚喜歡自我挑戰,每天花 1 至 2 小時自寫英文字母、寫數字至 100。
司徒世民說,兒子對新鮮事物很好奇,尤其喜歡認識有排列順序的東西。
「每次學新的東西,他精神會非常集中。例如,之前他臨睡前還在背地鐵站名稱。」
他說,有朋友建議讓兒子去測 IQ,但他還未那麼做。
專家說,孩童9歲後才宜測IQ。(星洲日報)
英國小神童7個月會叫媽媽 1歲會用筆電
音樂神童莫札特 3 歲就會彈琴,5 歲就會作曲,日後成為不朽的音樂大師。英國最近也出現一位名叫喬納森 (Jonathon) 的小神童,他什麼都比同年齡的寶寶超前,媽媽進產房 5 分鐘就生下他,聰明的他 7 個月大就會叫「媽媽」,1 歲大就懂得如何使用筆記型電腦。
這名剛滿 1 歲的男童有著驚人的成長速度和學習能力,不管做什麼,都比其他寶寶快上許多,因此他還有個可愛的綽號,叫做「小著急」(spitfire baby)。
喬納森的母親希瑟‧索普 (Heather Thorpe) 24歲時懷孕,在進入產房 5 分鐘後就產下喬納森,連醫師也很訝異,他怎麼那麼急著想探出頭來,好在喬納森出生時就很健康。
按照嬰兒成長速度,約為 1 歲左右開始說話,如能 10 月大說話就已經是很罕見了。但喬納森 7 月大時,就能開口叫「媽媽」。媽媽回憶起喬納森初喊「媽媽」時的感動,但坦言「家人簡直驚呆了」。
為此,喬納森的父母甚至將其送往醫院檢查。檢查結果顯示,喬納森非常健康。現在喬納森剛滿 1 歲大,活潑好動的他也熱愛學習,能與人進行交談,興趣愛好非常廣泛的他,喜歡食物、熱愛音樂,愛看電視脫口秀節目,也很擅長韓國藝人 PSY 的《江南style》騎馬舞。
在喬納森 1 歲生日時,他媽媽送他 1 架迷你鋼琴和 1 座打鼓樂器。希瑟自豪地說:「他那麼聰明,只要你肯給他機會,他就會認真學習,讓人不愛他也難!」家人也希望喬納森能快樂健康長大,期待看到這個「小天才」未來有驚人的成就和發展。(每日郵報)
瑞士10歲數學神童獲准進入蘇黎世大學修特殊課程
瑞士一名 10 歲男童因為好玩參加瑞士 1 所高中的數學期末考,結果通過考試,將到蘇黎世大學上特殊課程。
蘇黎世大學校長韓賈特納說,雅尼施 (Maximilan Janisch) 是史上獲准參加這類課程學生中年紀最小的。
韓賈特納說:「他很聰明,小小年紀已理解許多概念。」雅尼施的父母是德國人,父親是退休數學教授,他在小學已跳了 3 個年級,不過因為沒有高中文憑,無法正式上大學,故將與其他頂尖學生一齊上特殊課程。
雅尼施對「周日報」說,同學的年紀都比他大很多,所以他「不太會交朋友」。他抱怨說:「我找不到人討論阿基米德 (古希臘數學家),大部分人甚至不知道高斯 (19 世紀德國數學家) 是誰。」(綜合報導)
莫札特第二 英7歲女童會作曲
英國 7 歲女神童愛瑪.德契爾 (Alma Deutscher) 不僅彈得一手好琴,小提琴也拉得悠揚悅耳,就連為歌劇作曲也難不倒她,古典樂愛好者更拿她和音樂神童莫札特作比較。
愛瑪擁有個人 YouTube 頻道,觀看次數超過 8 萬 7000 人次,有超過 350 人訂閱她的頻道。演員史蒂芬佛萊 (Stephen Fry) 也是她的粉絲。
史蒂芬佛萊在推特上張貼愛瑪的影片連結,他寫道:「非常驚人:愛瑪.德契爾彈奏自己作的曲子。新一代的莫札特?」
愛瑪和雙親住在莎麗郡多金 (Dorking) 附近,43 歲的父親蓋伊 (Guy) 是語言學家及業餘笛手,39 歲的母親珍妮 (Janie) 是學者。
父親蓋伊表示,愛瑪 2 歲時就認得鋼琴上的琴鍵, 3 歲生日時收到第一把小提琴。
愛瑪一年內就學會彈奏韓德爾 (Handel) 的曲子。從 YouTube 上的影片可看到,舒伯特 (Schubert)、海頓 (Haydn) 及莫札特 (Mozart) 等大師的作品,她也都駕輕就熟。
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是,愛瑪也彈奏自己的作品,她為鋼琴和小提琴作曲。
愛瑪在家自學,她每週都到曼紐因音樂學校 (Yehudi Menuhin School) 上鋼琴及小提琴課。
今年稍早,愛瑪以歌劇作品「掃夢人」(The Sweeper of Dreams,暫譯) 參加英國國家歌劇院 (English National Opera) 的競賽,只差一點就進入決賽。
愛瑪告訴「獨立報」(Independent):「我要大家知道我彈得怎樣。」
她說,長大後她要成為像莫札特一樣傑出的作曲家、小提琴要拉得和帕爾曼 (Perlman) 一樣好,鋼琴要彈得和巴倫波姆 (Barenboim) 一樣出色。
親蓋伊表示:「她現在做的事,複雜度絕對不輸同齡時的莫札特。」
不過,他也說:「未來的事只有未來才知道。」
莫札特 5 歲就能作曲,終身作曲逾 600 首,但 35 歲即英年早逝。(每日郵報/中央社)
英國2歲神童 認識世界195國
英國南約克郡兩歲男童沙拉比 (Sherwyn Sarabi) 聰穎過人,能指認世界地圖上全部 195 個國家不說,更認得各國國旗。此外他還能告訴你火山與流星是怎麼回事,並說出人體所有主要器官及其功能。
一般幼童坐在電視機前就很滿意了,沙拉比卻喜歡上網搜尋他愛看的節目。而他更喜歡的則是研究地球儀和研讀百科全書。兩歲的沙拉比已認得 500 個字,可以數到 200,能分辨各種形狀,他 10 個月大時學會說話,18 個月大時便能得心應手的把玩 iPhone。
沙拉比的能力不僅讓專家驚歎,也嚇了父母一大跳。35 歲的母親亞曼達說:「他喜愛學習,不久前他凌晨 3 點把我弄醒,告訴我牛頓如何發現萬有引力。我們到每個地方,他都對周遭事物感到好奇,直問為什麼。」
亞曼達目前辭去教職,在家照顧車禍重傷的 36 歲丈夫。亞曼達今年初帶兒子去看醫生,發現兒子天賦異稟。她說:「他看著牆上的地圖,開始指出他認得的國家。小兒科醫師認為他比同齡小孩聰明。後來我們向教育心理學家康登博士尋求幫助。」
康登博士答應在沙拉比 9 月滿 3 歲後,幫他做智力測驗。他說:「3 歲以上的小孩才能做綜合評估。」沙拉比現在每星期有兩個下午送去托兒所,父母希望他能提早入學,以免他在家無聊,而當地私校已表示願意提供獎學金。(每日郵報)
加州印度裔神童 9歲唸大學 當客座講師
全球主要媒體近日皆以顯著篇幅報導加州沙加緬度市印度裔神童塔尼斯克.亞伯拉罕 (Tanishq Abraham) 的傳奇。他的驚人故事包括:2 歲就能從 1 數到 100;4 歲即以高智商進入門薩 (Mensa) 天才俱樂部;標準測驗接近滿分;發現 1 顆超級新星,協助發現系外行星。現在,年僅 9 歲的亞伯拉罕已是美國河流學院的註冊學生,不僅是小小的大學生,還偶爾做客座講師,到校授課。
亞伯拉罕 8 歲時進入美國河流學院就讀,主修天文學。他跟年齡比他大一倍的學生上課,偶爾還向他們授課。這個小天才告訴媒體:「我喜歡粒子物理學,思考宇宙的命運。」
他興趣廣泛,最愛天文、粒子物理、考古與美國政治,他說以後想當總統,「把美國人變得更健康!」平時還參加兒童合唱團、彈鋼琴,也常跟同齡小朋友打電玩,還有個人部落格。
從 2 歲半起,他的父母忙著跟上他的腳步。由於數學能力優越,亞伯拉罕跳過小學一年級,直接唸四年級和五年級的數學。但他的智力優秀也對他構成考驗,必須學著如何與其他同學共處。
亞伯拉罕 4 歲已在半島天文學會發表文章,並為 Zooniverse 天文網路計畫撰稿,Zooniverse 是發現天體並將之分類的研究計畫。目前,他在家自學,但有 1 位教師追蹤他的進度。他也參加網路課程,旁聽科學和歷史課,偶爾在美國河流學院做客座講師,為學生授課。
亞伯拉罕的父親是軟體工程師,母親是獸醫,6 歲妹妹提雅拉也是跳級神童。只要子女想參加活動,父母都會配合接送。父親說,外人常批評他們把孩子逼得太緊,「其實是我們被他逼著用功呢!」(綜合報導)
21歲日裔青年 美最年輕醫學博士
在家自學 大學前沒上過學校
「芝加哥論壇報」報導,矢野祥在大學之前沒有上過學校,全由母親一手在家調教。他 2 歲開始閱讀,3 歲開始寫字,5 歲開始作曲,9 歲上大學,12 歲從 Loyola 大學以優異成績畢業。矢野祥 2009 年 18 歲時,在芝大醫學院獲得分子基因和細胞生物學的博士學位。
美國學生進入醫學院的年齡平均 23 歲,由於矢野祥的年齡太小,許多醫學院拒絕錄取他,擔憂醫學院的學業太難,會讓他無法擁有正常的青春期。
矢野祥一直不解,他說:「為何允許人們挑戰自我的時候,是擔心他受傷害,而不是擔心他無聊得要死?」
芝加哥大學 2003 年錄取矢野祥,當時身兼入學委員會成員的兒科醫生史瓦布說:「我仍記得面試的情景,這個 11 歲的可愛男孩彬彬有禮,身穿一套小西服。他的母親常帶他去參加少棒活動,但他絕非普通的 11 歲孩子,而是要立志成為一名醫生。」
矢野祥把成功歸功於母親,因為母親在他很小的時候,就發現了他的超級天分,所以鼓勵他追求學業。在他 12 年級前,母親一直在家教育他。他希望自己從醫學院順利畢業,可使那些在他入學時表示質疑的人無話可說。
擁好琴藝 也是跆拳道黑帶
矢野祥文武雙全,他也彈得一手好鋼琴、擁有跆拳道黑帶。他在兒童醫院實習期間對小兒神經學產生興趣,正準備開始小兒神經住院醫師工作。
15 歲妹妹也是神童
矢野祥的唯一手足、15 歲的妹妹矢野小百合也是神童。她 2010 年從羅斯福大學獲得生物學學士學位,目前在約翰霍普金斯大學攻讀第二個學士學位,主修小提琴表演。(美聯社/聯合新聞網)
8歲華裔神童進大學 秘訣為少看電視
14歲的華裔神童凱孝虎 (Moshe Kai Cavalin) 即將從洛杉磯加州大學 (UCLA) 畢業。他 8 歲進入東洛杉磯社區學院就讀,9 歲拿到第一個副學士學位,並以 GPA4.0 的優異成績畢業。
他最近將在美國市場推出曾熱銷台灣、新加坡的「8歲進大學」英文版「我們做得到」(We Can Do,暫譯)。這本書共計 100 頁,文中提到只要專心且對每件事全力以赴等簡單方法,所有年輕人都能和凱孝虎一樣有這般成就。凱孝虎希望這本書能告訴大家,自己並非天賦異稟,只是不斷努力。
凱孝虎最不喜歡被貼上天才的標籤,他說:「這個問題總令我感到困擾。人們必須瞭解,你不必是個天才,只要努力就能達成一切目標。」他又以自己為例子,講述在就讀東洛杉磯社區學院時,雖然他不喜歡某個科目,但教授的熱忱感染他努力學習,結果拿到 A 等好成績。該教授更啟發他寫書講述成功之道。書中還透露了他的一個成功小秘訣:少看電視。雖然他是成龍的超級影迷,但每週都只看 4 小時電視。(綜合報導)
8歲電腦神童 5歲就會架網站 7歲獲IT證
英國伯明罕的 8 歲電腦神童威廉斯 (Jay Williams) 年紀小天分高,從小就展現過人的電腦技能,不僅成為同學、鄰居的電腦小老師,還通過全球IT (資訊科技) 技能認證,成為獲得認證最年輕的人之一,未來前途不可限量。
威廉斯還只是個小學生,但身邊的人早就把他當成電腦大師,學校的電腦當機,鄰居不懂得如何上網,大家馬上就找他來救援。
威廉斯的媽媽莎拉表示,他 2 歲時就學會用電腦玩遊戲,5 歲就架設個人網站,才 7 歲就通過「歐洲電腦操縱執照」(European Computer Driving Licence) 單位主辦的資格考,包括一連串 7 項的測驗,證明他對電腦處理與程式的能力,他是通過這項測驗年紀最小的人之一。
媽媽為了他,費盡心思到處尋找合適的電腦社團讓他加入,以便他持續學習電腦技能。他課餘常利用電子郵件回覆親友的問題,傳授電腦技巧。
如今威廉斯的天分與熱心助人終獲外界認可。英國電話公司 (BT) 鼓勵 16 歲以下學生幫助他人推廣網路知識,甄選「網路巡守員」加入服務,而威廉斯就在近日獲頒 BT 網路巡守員年度獎。BT公司投資經理保羅表示:「年輕一代樂於助人上網,真是了不起,恭喜威廉斯得獎,他實至名歸。」(每日郵報)
熟背地鐵站名認得50國國旗 星3歲神童過目不忘
3 歲半男童記憶超強,不但會背地鐵站名字、還認得化學元素周期表,以及多達 50 個國家的國旗!
新加坡的司徒翰揚不過 3 歲半,已有超強記憶和背誦能力,喜歡把地鐵站名稱、化學元素周期表元素等,照著順序,配著兒歌背誦自娛。
他的父親司徒世民 (36歲,教師) 說,1年前第一次帶兒子乘地鐵後,他嚷著要學地鐵站名字。
「我們把地鐵線圖拿給他‘研究’,不久他就會背東西線、南北線、東北線和環線幾乎所有地鐵站名稱。」
小翰揚還把地鐵站名稱「編入」兒歌旋律,依順序背出多數位於南北線、環線等地鐵站名字。
半年前,父親透過網路影片教他認國旗,還買印有國旗圖案的橡皮擦給他玩,他很快認得多達 50 個國家的國旗。
他的母親吳燕妮 (30歲,行銷人員) 說︰「有一次我和兒子經過樓下店鋪,他突然指著國際電話卡的廣告喊『尼泊爾! 孟加拉! 泰國!』,我才意識到,他看國旗就認得國家了。」
最近,司徒世民下載教化學元素周期表的兒童音樂影片,教兒子認識化學元素。
記者現場作小測試,小翰揚果然認得元素表前10個化學元素符號。小翰揚父母也透露,兒子還會背誦太陽系星球名字,以及聖經共 66 卷的名稱。
小翰揚喜歡自我挑戰,每天花 1 至 2 小時自寫英文字母、寫數字至 100。
司徒世民說,兒子對新鮮事物很好奇,尤其喜歡認識有排列順序的東西。
「每次學新的東西,他精神會非常集中。例如,之前他臨睡前還在背地鐵站名稱。」
他說,有朋友建議讓兒子去測 IQ,但他還未那麼做。
專家說,孩童9歲後才宜測IQ。(星洲日報)